第1126章 飞机发明与燕子(2/2)

作品:《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穿出,阳光可照进洞内。洞内钟乳石林立,水滴声如琴,燕巢遍布洞壁。金丝燕“吱吱”的叫声不绝,冷风嗖嗖。进洞约50米后,便无光亮,越往里走越黑,不到100米,已伸手不见五指。可这些燕子却全然不觉,每当燕子归巢时,简直多得不可胜数。它们一不会撞着崖壁,二不会互相碰撞,能在黑暗中准确的落回自己的窝中。”

刘梦石说:“我在海口大学南海医学院当教授,曾经去万宁的燕子洞旅游。山钦湾燕子洞是万宁一个比较小众的景点,位于万宁市北部龙滚,与琼海市博鳌唇齿相连。这里依山傍水,处于热带和亚热带的交汇地带,其独一无二的海景、黄色的粗沙、婆娑的椰树、黑色的熔岩,巨浪撞击洞口的礁壁,潮水涌进退出的岩洞,让人感叹大自然的无尽魅力。”

深秋的时候,北方的大批燕子南迁,便会到海岛上筑巢,洞中燕巢也越来越多,因此成了一道风景线——燕子洞。但我在这长约10余米、宽不足5米、最高处不超4米的不规则黑色岩石洞穴中没找见任何燕子和燕巢,也许人来多了,燕子已被迫搬家他处了哟!另有一种说法,即在洞穴内某一仰角点观察,洞口处会呈现出燕子身体姿态的造型,于是燕子洞名油然而生,但是我没有找到或者看出来。

燕子洞及周边海岸礁石,其实是火山熔岩遇海水迅速冷却后形成的,层层叠叠,像天书一样,魅力无限,彰显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这里非常容易出片,许多游人喜欢在洞内拍出超棒的剪影,特别是拍婚纱照更是首选之地。但对摄影师来说,三角架低角度,支撑单反相机加装超广镜头,再加减光镜,应用小光圈长时间曝光,一气呵成慢门下的燕子洞美图,其乐融融。太阳西下后,我们并没有等到期待已久的晚霞,而是雾气蒙蒙,只能收场到龙滚镇上先晚餐,后到酒店开房休息。

雀形目燕科的1属。本属鸟类体小型,体长130~180毫米。身长,口小而尖,颔大,翅薄且尾有分叉翅尖长。背羽大都辉蓝黑色,因此,古时把它叫做玄鸟。翅尖长善飞,嘴短弱,嘴裂宽,为典型食虫鸟类的嘴型。脚短小而爪较强。世界有20种,中国有4种,其中以家燕和金腰燕等比较常见。家燕前腰栗红色,后胸有不整齐横带,腹部乳白色。

金腰燕体形似家燕,但稍大些。此种燕腰部栗黄,非常明显夺目,下体有细小黑纹,易与家燕相区别。习性亦与家燕相似,但大都栖息于山地村落间。燕子上体通常为金属质的蓝黑色、绿黑色,或为褐色;有些种类的腰都具有对比鲜明的颜色;下体一般着色较浅(常为白色、浅黄色或果色)。两性通常具细微差异,但雄鸟有时比雌鸟着色醒目且尾较长:幼鸟一般较成鸟踏淡、尾更短。鸣声:鸣啭为简单而快速的啁啾声或嗡嗡声,平时鸣声则持续时间较长、音节顺序多变。

小聪问:“人类飞机发明与燕子有关吗?”科普作家李任惠说,在飞机发明的历史中,燕子并没有直接的技术贡献,但它的形象和特性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人们对飞行的想象和研究。例如,莱昂内尔·罗斯福·阿拉伯塔·俾斯麦在1505年设计了一种被称为“燕子式飞机”的飞行器,这种设计受到了鸟类特别是燕子飞行方式的启发。

刘梦石说,人类对于飞行的向往可以追溯到古代,而现代飞机的发明则始于20世纪初。莱特兄弟被认为是现代飞机的发明者,他们在1903年12月17日进行了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此后,飞机技术迅速发展,经历了从单发动机到多发动机、从活塞驱动螺旋桨到喷气发动机等多个阶段。

王可博士说,“燕子式飞机”是一种具有翅膀、尾翼、机身和发动机等部分的飞行器,其设计精细,能够实现上升、下降和低空活动。尽管由于当时技术限制,俾斯麦未能实现真正的飞行,但他的设计和理念对后来的飞机发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现代飞机发展中,也有一些设计借鉴了燕子的特点。例如,德哈维兰公司的飞机,因其高速飞行能力和后掠翼设计,被非正式地命名为“燕子”。这款飞机虽然是为了研究高速喷气飞行而设计的,但它在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并为后续的喷气式飞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刘梦石教授说,综上所述,虽然燕子本身并未直接参与飞机的发明过程,但其飞行特性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类对飞行的研究和创新。从莱昂纳多·达·芬奇的“燕子式飞机”到现代高速喷气式飞机,燕子作为一种自然界的飞行专家,始终在人类飞行梦想的探索中扮演着重要的象征角色。
本章已完成!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最新章节第1126章 飞机发明与燕子,网址:https://www.254y.com/415/415716/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