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办村学(1/2)
作品:《农门骄》正秀想要留在村里开私塾的事情一夜之间传遍了百里村。{{<(网[ [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前村里穷苦的人家居多,读书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村民们也开始为自己的下一代打算。
里正之所以能够连任,除了张家在百里村的人口多以外,张里正自己也是个读书人,尤其是他家还出了一个临江镇最年轻的秀才,这一点得到了全村人的认可和尊敬。
正秀才刚刚透漏楚自己的想法,村民们就已经迫不及待的领着孩子们上门了。
“里正啊,正秀要在村里办学堂是真的吗?收学生可有要求?你看我们家小胖怎样?”小胖的爹娘领着鼻涕花花的小胖,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我家的铁牛也不错,你看长得多结实啊。铁牛,赶紧过来给张秀才看看你的肌肉!”
“读书是靠脑子,又不是靠肌肉,铁牛那种四肢达头脑简单的,还是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人群中人们闻言,出哈哈的笑声。
“你们怎么说话呢!我家铁牛怎么就头脑简单了。”铁牛的父母一听,急的脸红脖子粗,生怕正秀嫌弃,赶紧上前问道“正秀啊,你收学生可有要求不?”
“读书将就天分没错,不过有心向学的话,勤也能补拙。”正秀说道。摸了摸铁牛的头,说“纵使勤难补拙,认真向学,识得文字,懂得圣人之礼,将来也能受益无穷。”
“对啊,对啊,秀才说话就是好听。”村民们闻言无不点头,心中对正秀更是赞不绝口。
“那我们铁牛能报名不?”
“还有我们家小胖呢?”
“我们家的狗子也很聪明的”
......
“好啦,大家静一静,村学一定会办的,不过正秀还要下场子,村里得另外再请一个先生。所以一切还要从长计议,大家莫要着急。”
看到热情的人们七嘴等等。如果就这三本而言,就需要一百五十多两银子。才能给孩子们一人配上一本书,的确有些贵。”正民听闻也皱起了眉头。虽说他是县令,可是总不能拿府衙的银子补贴村里吧?
“孩子们上学无非是图个识字懂礼,真正有天分能够踏上仕途的又有几个?不如我们一开始便叫人抄写几分,让孩子们共用,也好让他们知道学习来之不易。”正顺在一旁听了许久,这时候打岔道。
他是三兄弟中最不喜欢读书的,也不认为村里的孩子们个个都能成为像正秀一样的秀才,无非是村民们不理解读书的难处,望子成龙,对自家孩子期望甚高。
事实证明正顺的想法是对的,村学才办了一个多月,已经有一半的孩子借口种种理由逃学。
村里的孩子野惯了,把他们掬在祠堂,天天念书,他们只觉得头昏脑涨。
那些逃学的孩子的家长,一开始恨铁不成钢,天天拿棍子撵着他们进学堂,可是待他们一转身,他们就像泥鳅一样,溜了出去。
到最后,他们也只好认命,觉得祖上少了青烟,代代都是泥腿子的命了。
正顺的说法让大家陷入了人沉思,不过想来也有道理,因此,正民找了几个当年的同窗帮忙,抄录了几十份百家姓,三字经等书籍,花去了不过二十几两银子而已。
“若是有好的苗子,咱们村还是得不遗余力的培养。”半响,里正说道。
“那是自然的,若是村里再多几个像正秀这样的秀才,咱们百里村的威望将更上一层楼。”正民连忙点头。他知道,父亲对在书籍方面省钱颇有些微言,只不过碍于村里实在没有那么多银子,不得已将就了。
村学就这样办了起来,笔墨纸砚和课本都是由村里提供的,不过修束得另外收钱,一个月的修束是每个孩子五十纹,这个价钱,村民们都能接受。
笔墨纸砚,在这个年代也贵的离谱,因此,孩子们一开始是拿着棍子在沙地上练习,等熟悉了笔画以后,就拿着沾了水的毛笔在草纸上练习写字,写字最好的那名学生,正秀就会奖励他一张宣纸,让他能在宣旨上门沾了墨汁写字。
或许是得知学习不易,孩子们学得特别用工,除了那几个确实没有天分的孩子,其余的在一年之后,几乎都有了不小的成长。
看到孩子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书敏每个月都会捐赠一笔钱,用来购置笔墨纸砚以及课本。她还建议正秀设置了奖学金,每个月学习好的前三名不仅可以免去下个月的修束,还能有一定的物质奖励,一般都是与学习有关的东西。
孩子们学习得更加勤奋了。
除了里正家的几个从小就开始识字的孩子以外,丰安和杨儿是这群孩子里面学习最好的,尤其是丰安,他对学习有着一样的执着。
不多久,正秀就给他的启蒙老师去了一封信,把丰安和杨儿推荐去了县学。
县学在临江镇上,是一名姓白的举人创办的,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个姓白的举人相传是上官家族的第一代学生之一。现在这个学院叫潜龙学院,是一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农门骄 最新章节第167章:办村学,网址:https://www.254y.com/19/19580/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