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十六使 长使英雄泪满襟(1/2)
作品:《闲来闭门读古文》——读《后出师表》
诸葛亮用《前出师表》总结了他灿烂辉煌的前半生,他和刘备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风光无限。几年后,诸葛亮却用《后出师表》为他的后半生奠定了悲情的基调,面对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诸葛亮没有退缩,而是埋头苦干加拼命硬干,虽然呕心沥血但难免内交外困,最后积劳成疾,抛下未完成的事业撒手人世′实整个《后出师表》核心就是一句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这个成语,感动了后世,不管人墨客还是帝王将相,对他洒下了同情的泪水,彻英雄泪满襟。
历史上的慷慨悲壮英雄很多,比如精忠报国、含冤而死的岳飞,再比如救国窝、死于非命的于谦,再比如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但只有诸葛亮取得了全国各个社会阶层人民的衷心爱戴,成为了全民的偶像,其中原因值得引人深思。
在皇帝们眼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所有大臣们的楷模,值得学习和推广,如果大臣都以他为榜样,又何愁江山社稷不稳固呢?所以自三国后,历代帝王赐予诸葛亮很多的荣耀〓宗天宝七年(48),正式下诏:“历代忠臣、义士、孝妇、烈女,史籍所载德行弥高者所载宜置祠宇,量事致祭※谓忠臣,十有六人,诸葛亮为其一也。并令郡县长官随其所在立为祠宇,春秋二时择日致祭。”这是以朝廷的名义,首次把诸葛亮作为忠臣,并列入每年春秋必须祭祀的范围。据《清史稿·礼志三·吉礼三》“历代帝王陵庙”条记载:顺治初年,该庙入祀的三国人物只有诸葛亮一人″代历年祭孔,陪祀的三国人物中,也只有诸葛亮″康熙帝在《蜀汉兴亡论》中,以诸葛为“国家之宝”;清乾隆皇帝在《题琅邪五贤祠》一诗中写道:“孝能竭力王详览,忠以捐躯颜杲真※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这就道出帝王的心态。
在人学者眼中,诸葛亮取得的成功,不但包括生前的风光更有身后的尊贵″士们不管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经受怎样的挫折和磨难都念念不忘构筑自己“立德”、“立功”、“立言”的功名大厦,以求名垂青史,千古流芳≮古代,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进入仕途。进入仕途的途径有多种,能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低就”请诸葛亮出山,委以重任的慕很少。加之诸葛亮进入朝廷后,君臣关系相处融洽,君王能对臣子言听计从、任贤无隙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些都使得古代知识分子艳羡不已:李白在《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中写到:“鱼水三顾合,风云四胡”;杜甫《谒先主庙〈刘昭列庙在奉节县六东里〉》等诗中写到“应天才不,得士契无邻”“君臣当共济,圣贤亦同时”。李白和杜甫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言志,他们的诗篇体现了士子们共有的心态:对景伤情,借古伤今,借诸葛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
在古代中国,从政的知识分子不论建树大,能善终的不多●范蠡、张良那样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归隐山林的知识分子被世人称为佳话。但与诸葛亮相比较,他们无法比及诸葛亮在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地位。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这种功成身退的行为虽然契合了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入仕、出仕的理想慕,但同时也消解了精英们应有的崇高性和神圣性。而诸葛亮在未尽的事业中死去,虽然令士子们扼腕叹息,但是这种悲剧性却加强了他的崇高性和神圣性,造就了他的不朽。比较功成身退者的善终,诸葛亮的善终成为一种不朽的善终。
在老百姓心中,诸葛亮是难得的贤相与清官。据史书记载,诸葛亮治理蜀汉期间“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励,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尤其在刘备病故后,诸葛亮全权治蜀12年间:续结吴好,解除蜀汉东顾之忧,使蜀汉得到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平定内乱,安抚夷越,使蜀汉得到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行军作战,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务农殖谷,养蚕织锦,兴修水利,使蜀汉国家相对强盛,人民相对能够解决衣食。巴蜀地区,能得到如此治理的很少≮后世,百姓们不但对他进行祭祀,而且传播他的神异故事(如死诸葛亮害死活司马等),他已经成为人民心目中的神灵。
总之,诸葛亮这样一位高人气偶像,在中国历史上应该是凤毛麟角,各阶层的人都曾对他深切缅怀,不过同是一声叹息两行泪,内涵可大有不同,领导们大都感叹:“唉我怎么没有这样的下属呢?”;人墨客大都以怀才不遇的心态,对诸葛亮充满羡慕妒嫉恨:“怎么生前风光身后荣誉都让他得了呢,我怎么就生不逢时呢?;而百姓们更是发思古之幽情,恨不得当地政府多些诸葛亮那样的清官能吏为百姓造福⌒一幅对联精辟地总结了诸葛亮的光辉一生,作为本的结尾∠联: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仗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功。
诸葛亮后出师表(《后汉》)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闲来闭门读古文 最新章节17.十六使 长使英雄泪满襟,网址:https://www.254y.com/160/160705/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