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一州虚心求教李玉商道 商者必看货殖列传(1/2)
作品:《丝路情缘》再次出发,王一州不经意间发现,商队本来大部分驮物的马不知何时依旧换成了骆驼。
这也就意味着,真正的西域之行,才刚刚开始。
“哎?王兄,你什么怎么跟李兄认识的啊?你此番跟着李兄的商队,又是何意啊?”
李林闲得无聊,便主动找王一州聊天。
王一州本来想要对李林吹嘘一番,自己是怎么跟李玉认识的,而他跟着李玉此行也是想要去西域经商。
可是,转念又一想,王一州不禁自惭形愧。
说好的西域经商,那自己又带了什么东西去呢?或者说,自己又有什么本金去西域淘货呢?
也就在刚刚进入陇西道时,跟着李玉一起用花椒香料赚得了大食商人五片金叶子,而在凉州城结识了落魄的岑氏兄弟后,又将一片金叶子送给了他们,现在他身上还带着四片,可是王一州非冲楚,这几片金叶子其实就是李玉大哥给他的。
“呵呵,老衲懂些阴阳,也会学着人家金门中的金点之人给王施主预测一番,也是大富大贵之人。”
一行大师见王一州有些沮丧,便对他说出此番话。
那么,何为金门中的金点之人?
在古代江湖中,把在集市之上或摆摊或吆喝的买卖之人通常称之为“门”,所谓买卖的“门道”。
门有八:金,皮,彩,挂,评,团,调,柳。
其中金门,便是是靠着巧舌金嘴占卜预言的营生,而“金点”就是江湖艺人中管相面算卦的总称。
王一州虽然知道一行大师游遍九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是他的此番话却更像是鼓励和安慰,而并非谶语。
“就这么决定了!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在此次西域之行中做成一笔大买卖!”王一州自言自语道。
李林却是和往郴样开玩笑道:“志向很高啊!就怕人算不如天算啊!”
王一州也懒得理他,而是直接去找李玉。
“大哥,小弟这几日反复思索了一番。此次随大哥西行不只是要长见识,而且更要学习大哥的经商之道※以,还请大哥不要嫌弃小弟愚钝,可以不吝赐教!”
李玉正坐在马上打着迷糊,被王一州这突然一番豪言,惊得也是一个激灵。
“啊?啥?行商之道啊?这个我也在学呢?这些日子看到一本不错的书,就是关于行商的,借给你看一下吧!”
李玉说完随手将一本页册从马上的行袋中掏出丢给王一州。
王一州接过那本页册,如获至宝,可是等他揭开书页一目十行之后,他再次陷入了沉默。
自五岁识字,七岁读经,王一州自认为这二十多年的光景也读过了不少书,而李玉大哥给他的这本他看一眼就知道自己也读过。
这不正是“太史公“”司马迁所著的《太史公书》么!
这本书他已经不知道熟读多少遍了,不敢说倒背如流,正着是肯定可以背诵下来的。
“这书......这不是汉代的《太史公书》么......这我读过好多遍了啊?”王一州有些尴尬地对李玉说。
李玉继续无精打采地看了王一州一眼,说:“哦?你也读过?你读过了还能不知道行商之道啊?里面都写得很清楚啊?”
王一州苦笑着问李玉:“这个......小弟愚钝,还请李兄指点。”
“书里不是就有么!那位陶朱公范蠡,还有那位天下言治生祖的白圭。都是行商的老祖宗啊!你好好看,好好学!自然就会了......”
王一州不知道该如何接下话了,只能无奈地自言自语:“哎!可是光读书又有何用啊?我都读了不下十遍了,可是只知道其中故事,却不知如何实践啊!”
“这......就是你自身的问题了!书中可有一句‘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李玉突然问王一州。
王一州点头。
“那这句话是何意?”李玉又问。
王一州思索片刻,答:“意指大多数人低价抛售时,我反其道而行之,大量采购买进。而大多数人高价买进时,我反其道而行之,大量抛售♀样应该可以赚取进销之差。”
李玉点了点头,说:“你这不是深谙其中之道么?只是,我觉得,作为一个商人要善于观察时机、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买进卖出∏么何时买何时卖,这里大有文章可作※以,你并非不懂得经商之道,而是不晓得其中的时机※以,多注意观察吧老弟!”
王一州似懂非懂,又一次翻开了那本《太史公书》,轻车熟路地翻至《货殖列传》,又开始看了起来......
犹记得小时候,王一州经常会听自己的母亲讲她祖上卓氏发家的故事。
卓氏原为赵国邯郸人′祖父辈经营冶炼铁矿致富,后来秦国打败赵国,流放富豪,卓氏也在其中。
赵国被掳获的人中,稍有钱财者,都争相贿赂秦国负责迁徙的官吏,要求迁到经济较为发达且与赵国较近的葭萌。
唯独卓氏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丝路情缘 最新章节第34章 一州虚心求教李玉商道 商者必看货殖列传,网址:https://www.254y.com/132/13286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