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过乌鞘岭至雍凉地 路遇伏兵不知何人(1/2)
作品:《丝路情缘》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大唐之时,所谓“朱陈”,即是夫妻之意。
王一州听到余锋的回答后,先是没有反应过来,随后便是有些吃惊地瞧着余锋。
余锋见他的涅,只是淡淡一笑,也不再多说什么。
“我......我跟着李兄多日,还真不晓得,他竟然有了家室。”王一州叹道。
余锋点了点头,说:“即使是商队里一些新来的,也很少有知道此事的。”
王一州闻言,又好奇地问余锋:“我说,余锋大哥,那李兄为何要如此......隐瞒着此事......”
余锋回道:“这个么......我也真的不晓得了,也懒得去打听,毕竟东家如此做,自有他的缘由吧!”
明明是带着妻子在商队,却好像不怎么接触,甚至有意隐瞒,莫非这位胡姬可能不是正室......
王一州体内的八卦之魂似乎又在隐隐作祟......
当然了,好奇归好奇,王一州最先想到的还是自己的这位李玉大哥可以身体无恙。
或许是李玉身体确实毕竟康健,又或许是那位胡姬医师的疗养见效,等到了晚上的时候,李玉的烧已经退却,精神又恢复了许多。
这家伙一恢复便不安生,非要让王一州等人继续陪他吃喝,却被众人给拦住了,而那位胡姬医师更是隔着面纱用责备的眼神瞧着他。
李玉之于商队,如同舟船上的掌舵者,没有他,商队只会寸步不前※以为了商队考虑,李玉也只能乖乖地继续休养一晚上,然后第二天早上整装完毕再出发。
清晨,天将明,王一州便跟着大伙一同起来,准备好了马匹辎重,然后在李玉带领下,沿着金城外的山路继续西行。
路上,看到在马车上怡然自得的高僧一行,有的佣人看不惯,便对王一州道:“我说,王老弟,我们东家也是太过好心了,偏偏要带上这个老和尚,这老家伙也不知道能不能挺过这一路,还要占着一个人的伙食—知道,这一路上,蔬菜可比肉要金贵啊!可这老头儿还净吃菜......”
王一州闻听着佣人的抱怨,自知他可能以为自己身负长剑,或许是东家请来的高手,所以不敢出言不逊,可是却还习惯了欺生,便把抱怨出在了老和尚的身上。而王一州打心底里最瞧不起这种絮絮叨叨抱怨之人,尤其还是个汉子。
可是又不能伤了和气,王一州也只能静静地听着,尴尬一笑,没有说任何的话语←深知,这位佣人实在目光短浅,根本就不知道这位高僧一行大师的大名,以其名声和威望,随便找家大寺庙或大户人家,估计就能化得吃不完的粮食。
出了金城兰州的群山后,只见是一片墨绿色的草地,而草地继续向前向上延伸,肉眼可见的便是一片白色的雪山。
这时,高僧一行对李玉道:“盛夏飞雪,寒气砭骨,前方便是乌鞘岭了吧!”
李玉毕恭毕敬地说:“是的!大师,前方正是乌鞘岭,翻过这片山岭,便是雍凉之地了。”
一行大师却不再坐马车,而是下车独自步行走在商队的最前面,李玉上前给他递上棉衣,怕他受不住风寒,却被他婉拒了。
王一州看着一行大师略微佝偻的身形,灰色的旧布僧袍被山上吹来的寒风刮得胡乱飘着,可是大师的步伐却依旧稳健,一步一个脚印,率先登上了山岭。
自小生于渭城,从未远行的王一州这是第一次见到雪山,也是第一次领略到了雪山之上的不胜寒冷。
众人登岭远望,只见乌鞘岭像一条巨龙,头西尾东,西高东低,披云裹雾,蜿蜒曲折。
南部的马牙雪山峻奇神秘,玉质银齿,直插云天。
再看山脚下,膨成群,骡马成队。
清澈湍急的金强河像一条洁白的哈达,飘然而出于山根,滚滚西去,汇入已经远离的黄河。
北面的雷公山高耸人云,欧山云雾缭绕,两山并肩而立,各展雄姿。
再向西望,古浪峡壁立千仞,关隘天成,悬岩委,天开一线。
乌鞘岭四面山河如画,景色奇丽实乃一绝。
王一州裹着棉衣,一边冻得直打哆嗦,一边感慨道:“真的是山河壮丽啊!”
李玉也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笑着说:“走吧!不便多留,我们继续前进吧!”
大家相互帮忙,将商队辎重和货物推拉着运送过了山岭。
而下了山岭之后,前方更是一片黄绿相互交错的奇异景象。
这便是古代雍州和凉州的所在,更是汉朝时戎兵屯田,经略西北的战略重地。
后来又因诸多山脉的天然阻隔,成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
这里更是西域大小乘佛学的汇集之处,高僧大师云集,石窟、佛窟更是数不胜数。
古时,称这里是雍凉之地、西凉之都。
而现今,我们更喜欢称这里为“河西走廊”。
“我们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丝路情缘 最新章节第12章 过乌鞘岭至雍凉地 路遇伏兵不知何人,网址:https://www.254y.com/132/13286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