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平定金国的战略(2/2)

作品:《学霸金手指

。天会八年(1130),元帅府曾下令以“人口折还债负”,天眷元年(1138)夏,元帅府又下令“诸欠公私债无可还者,没身及家属为奴婢偿之”,这种倒行逆施的政策逼得汉人“莫不逃死偷生,聚保山谷”,“最甚者,天会八年春,以人口折还债负,相率上山者动以万计”,进行反抗。

金统治者把金源肇兴之地称为“内地”即上京地区,金太祖、太宗、熙宗三朝把内地作为其政治、军事、经济重心,加以重点经营。在灭辽破宋战争过程中,为削弱燕地和中原汉族、契丹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同时也为了弥补“内地”劳动力之不足并提高生产技能、发展经济,曾不断强制“富强工技之民”和农民迁往“内地”。金军攻破开封后,曾“押工役三千家”北归。金世宗主政后出于军事目的继续执行“实内”政策,向东北地区移民。大量汉人被强制迁徙到“内地”后,除个别头领外,大多身份下降,多数人充当猛安谋克户的奴隶,承担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家内劳动,民为统治者的官奴。有的虽独立门户,但他们往往艰苦不能自存;有的“乏食至鬻子者”,“贫而卖身者”,纷纷沦为奴隶。移民实内政策使大量中原汉人背井离乡、降为奴隶,是极大的灾难。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几十万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进入落后的东北地区,遂使劳动者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与契丹、奚、女真等族人民共同开发东北,推动了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金朝建立之初便与蒙古高原对立。1124—1130年耶律大石控制漠北。1130年可敦城之役,金朝将耶律大石驱出蒙古高原,但蒙古高原各部与金朝的关系并未缓和。就在1130年可敦城之役时,金将耶律余覩为了追击大石,向漠北各部征兵,结果遭到拒绝,金兵无功而还。蒙古高原各部中除漠南汪古部和塔塔尔部外都不在金朝控制之下。1135年金熙宗即位,此时金宋间的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金朝集中力量对付蒙古五部鞑靼,与蒙兀国、克烈等部发生了连年的战争。

整个东北亚地区,本来就因为苦寒之地养不活太多的人,人口密度很低,所以遭到的抵抗比高丽还要低得多。团结少数民族可是老李的拿手好戏。那些收买部落头人的代价其实很低,只需要承诺他们认同强大兵力的日本国的统治权,就给予十年免一切税赋的待遇,并给高额的精壮劳动力辅助军需转运补贴和大批的粮食作为民族团结补贴。这下子金元开路几乎兵不血刃的就在内奸的带领下攻破了三十多个市镇和金国超过千人的居民点。

随后金国举国震惊,日本居然玩了一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好戏,先麻痹金国专注内战和对夏国的战事,然后不宣而战,快速进军,攻占了上京路的核心会宁府和金国的东京路大部分。拿下那些城池的速度简直快的惊人,大惊失色的金国朝廷赶紧开始调集兵马企图把日军阻挡在长城以外。

就在金国不惜代价调集军队驻防长城一线,并开始派出大军10万和平清盛手底下的最能干的大儿子平重盛的3万大军对站于山海关(此时叫榆关)外。

金国此时领土内的人口足足有超过3500万,这是老李从官方统计搞到的数据,但是自己估算加上那些逃亡隐匿人口和不算纳税户口的奴婢奴隶,起码超过四千万。调集百万常备军也不过是20丁抽一,除去老弱和一些不能当兵的罪犯奴隶距离封建时代最顶峰的三丁抽一还有很大的动员潜力。可惜的是这只是理论上的数字。以金国如今糟糕的财政和组织能力,维持30万常备军都是非常吃力了。大量的劳动力沦为债务和军事奴隶,根本没有战斗力和生产积极性,根本不可能做兵源来算。那30万常备军里面至少有70%都是北方原来那些投降和投靠金国的契丹、汉族地主将领带领的家丁和仆从军,战斗力也是非常堪忧。所以老李丝毫不担心会战败。精锐被调去镇压南方膏腴之地的土匪起义和西夏的骚扰,这就消耗了20%的常备军,对付有漫长边界的宋国和蒙古诸部落又陷进去20%的军队,驻扎在各地的驻军是不能轻易调动的,也是为了防止叛乱和宿卫京师的主要力量,这又废掉20%的机动力量。即使拼了老命,冒着元气大伤的风险极限动员和征兵,金国最多只能控制40万常备军。这已经是惊天数字了。其中能打仗的还是那不到10万精锐。

那么真正能拿来对付日本军队的力量最多绝不可能超过15万人,精锐不可能超过3万人。所以老李并不怕平清盛的嫡长子会有什么风险。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本章已完成! 学霸金手指 最新章节第47章平定金国的战略,网址:https://www.254y.com/123/1232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