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明心涤肠(1/2)

作品:《不I生I不I灭

轩辕博一听此话才知道自己的思虑太过平庸了,就是因为自己老是这样懒惰,这才混成今天这幅模样,功也不成。名也不就。因此也被感染,跟着五位高僧一起努力参阅。五位高僧感念轩辕博能够分享佛心舍利子。毫不藏私。因此也都乐意指点于他。

诗曰:

昔日贪玩懒惰身,空延岁月耗青春

今朝自愧当坚志,誓做昆仑顶上人

六人一同参学,这下可不得了。但见佛图澄以将近百岁的年纪,竟然焕发出了年轻人也没有的力量。白天于经典卷宗,绝不离手。到了夜间,便广设灯烛,加倍努力。几人或是看经,或是辩论,或是静参。每天都要熬到四五更天,有时甚至通宵达旦。

有一次几人熬到很晚,灯蜡尽。由于怕人看穿秘密,横生枝节,故此每次用佛心舍利子唤出三大瑞兽后,便赶忙收藏起来。所以室内并无光亮。可是几人兴致正浓,谁也不想睡觉。

只看那佛图澄敞开僧衣,露出胸怀。见其左心之下有一洞。洞口用棉絮塞住。只见佛图澄拔掉棉絮,那洞中便放出光明,照亮一室。几人借着光明,继续观经辩论。看的轩辕博大大称奇。

好光明:

佛心通透放奇光,朗照乾坤势运长

日月难敌殊胜法,僧袍一裹体中藏

就这样六个人足足参阅了一个多月。这一个月,轩辕博就好似度过了几年一样,大有长进。和五位高僧也相处的熟络了起来,其中最熟的,便是河间高僧竺法雅。

因为竺法雅与轩辕博同是河北人士。称得上是老乡。而竺法雅所立的寺庙。就在高邑。离着本地并不很远。两处人民互相走动,时常往来。风土人情一般不二。所以与轩辕博最的上话。

更兼魏晋时代,清谈流行。老庄无为之理,天下风行。竺法雅善于以老庄之风,格义佛教,解释经典。而轩辕博自幼也喜爱老庄之风,古朴飘逸。故此与竺法雅交谈最多。

而佛心舍利子在诸位高僧面前,所隐藏的功能也都逐渐的开发出来。如轩辕博使用舍利子之时,只有四五千经典可见。但是在四大名僧手里,经典的数目,马上就翻上十倍。而在佛图澄手里,经典之数,怕不有几十,上百万本之多。

轩辕博也曾请教过佛图澄是何原因,佛图澄告诉他,之所以每个人看到的经典的数目各不相同,是以自己的福德佛缘为主。福德大的人,看到的多。缘薄根浅的人,看到的就少。

故此,轩辕博只能看到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一部分经典。而四大名僧可以看到过去七佛的经典。至于佛图澄,不但可以看到此娑婆世界所经典,还能看到此世界外其他佛世界的佛陀所经典。

对此,轩辕博也只有羡慕的份了。因为其他五位高僧看到的经典,自己是只能观看经名,不能拿起翻阅,用手一碰如触流水,如穿云烟,不可得也。

而佛图澄不但能观那许多经典,而且时常还能与佛心舍利子对话问答。使得轩辕博更加羡慕,因为那舍利子除了给自己变字讲解之外,其他时间,简直是长年累月不发一语。而且就算写字,也是以自己所能翻阅的经典解释经义。哪有佛图澄这般自在,随问随答。好在几人辩论问法的时候都不背着自己,使得轩辕博也能沾光听上不少经句法义。

对于自己以前想抄写经卷,流通天下,却好端端无火自的事,轩辕博也请教了佛图澄,佛图澄则那是由于佛心舍利子中的经典,很多都是还未来到东土的经卷。而翻经之事,日后自有高人来做。

此刻若是把经抄写出来,一是与后日翻经高人所翻译的经典重复,引起不必要的事端。二是众生机缘不到,不堪受持。所以才会自我烧。并叮嘱轩辕博,以后对旁人提及东土所未有的经典时,当谨慎行事,不可随意卖弄,免遭祸患。听佛图澄这般解释劝后,轩辕博深以为然。

有一天轩辕博从住处赶往梵音寺。由于自己本来就与梵音寺僧众交好,现在又有佛图澄的吩咐,在寺中来往吃住一月有余。所以也没人阻拦,反而纷纷打招呼,任凭他进入方丈禅堂。那待遇简直比本寺主持还要好些。反叫净修和尚等庙中僧人朋友十分羡慕。

今日他早早的来到方丈,却并没有看见五位高僧在屋中看经,等绕到前院时,只看见四大名僧聚在殿内谈话,只是不见佛图澄。轩辕博上前施礼询问之时,竺法雅告诉他,今天乃是斋期。根据佛典,当沐浴更衣,举行仪式,聚集僧众诵呗戒经。佛图澄为清洁自身,去庙外河边洗肠子去了。

“洗什么~!!?”

轩辕博一下自以为自己听岔了。不由得又问了一遍:

“洗肠子~!”

竺法雅呵呵笑着,又回复了轩辕博一此。

“肠子也是能洗的???”

虽然轩辕博知道佛图澄神通广大,但是没想到到了这种程度,不由得又是提出疑问。见轩辕博吃惊,四大名僧纷纷大笑。

须菩提也笑了起来,对轩辕博道“你不记得晚上师父经常用胸口洞中的光亮照明看经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I生I不I灭 最新章节第五章 明心涤肠,网址:https://www.254y.com/11/11800/23.html